作为炼厂的深加工配套项目,PX项目利润率较高。数据显示,目前国内市场PX含税价格约为11500元/吨,利润约每吨700~800元;在化工行业景气度高的年份如2011年,利润曾达到每吨1300元左右。中国是PX全球最大的消费国,然而PX的定价与原油的定价一样受控于欧、美、日、韩等发达国家,中国不具有话语权。
目前,国际上PX定价体系是由美国和日韩所主导(ACP价格体系),ACP是指日本石油、日本出光、埃克森美孚3家供应商与三井化学、三菱化学、碧辟(BP)、中美和(CAPCO)、亚东石化(OPS)5家用户中,多数方所达成并公布的价格,也就是说中国PX生产厂家必须采用ACP的价格体系。
据悉,在大连PX风波之后,国际PX价格立即每吨调高100美元/吨,其下游产品PTA在短短五个交易日内,期货价格飙升了千元,一度涨至9884元/吨,创出近3个月新高。
由于国内PX企业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,为此,包括中石化在内的所有PX工厂都在努力试图打破ACP定价体系,实现自主定价,减少价格剥削。
随着近几年国内PX装置的不断建设,2012年中国PX产能将达到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。同时,随着全球PX产能不断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集中,PX的亚洲价格体系也逐步影响到全球PX价格,以往受美、日、韩厂商主导的PX定价体系将逐渐打破。不过,PX的建设周期长达三年,从而导致原料紧缺,许多原料要从国外进口。2011年,我国PX进口依存度已高达44%。
对于纺织行业来说,国内PX供应紧张,会造成市场价格坚挺,就会蚕食国内聚酯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利润,甚至会造成产业整体亏损,会严重削弱聚酯行业和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。
而如果我国PX产业得不到发展,就会长期高度依赖进口,受制于人,这会危及国内PTA及聚酯产业链安全。国外对PX的控制能力将得到提升,既可以通过操纵国际市场,牟取巨额利润;又可以通过限制出口,掌控国内PTA及下游聚酯涤纶行业的发展命脉,进而严重影响中国相关基础产业发展。
我们不希望中国的PX市场会像汽车、食用油等领域一样受制于那些巨头们,如果PX项目仍然相继“流产”,那么我们普通百姓衣、食、住、行的成本必将拉高,而为其买单的又会是谁?